昆明市盘龙区2020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 建设实施方案
昆明市盘龙区2020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
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厕所革命”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盘龙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低等问题,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云农办通〔2019〕7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昆政办〔2018〕157号)、《中共昆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昆明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昆明市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昆农通〔2019〕148号)精神,为又好又快推进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及市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的部署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扎实抓好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先试点示范、后面上推广、再整体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农村厕所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如厕和卫生习惯,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众水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不搞“一刀切”。改造建设选址必须在河道100米以外、不能占用基本农田。污水处理厂覆盖到且有完整管道的村庄,可采用完整下水道水冲厕。污水管网覆盖不到位的村庄,在住宅内建设则建议改造建设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在住宅外建设则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旱厕。农村新建住房均需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搬迁村庄暂缓实施,下步按照村庄布点布局规划,结合迁村并点一并实施。
(二)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尊重村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厕所改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三)示范引路,整村实施。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建设,以集镇周边、人居环境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生态村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为重点先行实施示范推进,并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其他村组。同时要统筹协调农村户厕,与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一体化推进。
(四)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街道办事处主体责任,落实相关部门和街道工作职责,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依据农村户厕建设按照《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 19379-2012)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我区原则上按照“无害化卫生旱厕+配置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为主进行拆除重建及提升改造。按照省、市级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省市下达我区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任务数为12880座(其中中央资金任务9890座、市级任务2990座);按照街道办事处建档立卡摸底统计数据,我区现有农户24668户,现有户厕数17378户(其中无害化卫生户厕数3245户、卫生户厕数5693户、传统户厕数8440户),无厕户7290户。按照普查数据,我区现有需提升改造的户厕数为14133户(其中拆除重建8440户、提升改造5693户)。结合省、市要求,并综合分析各街道建档立卡摸底调查统计情况,考虑水源区实际,为切实加强松华坝水源保护,我区户厕总数原则上不新增,2020年计划完成中央资金下达的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9890座的任务数,重点对污染较大的传统户厕拆除后按无害化标准重建,对有条件的卫生户厕通过提升改造达到无害化标准。具体任务为:
1、拆除重建:对传统户厕拆除后按无害化标准重建,现有8440座,为避免重复投入,按水源区村庄布点布局规划,对近期搬迁的村庄下步结合迁村并点建设1500座;其余的拆除后按无害化标准重建6940座,鼓励采用4—8户(平均6户)联建模式进行建设,联建比例不低于15%。
2、提升改造:对有条件的卫生户厕通过提升改造达到无害化标准,提升改造2950座。
3、工作任务分析:2020年改造建设任务数完成后,我区拆除重建及提升改造覆盖9890户,现有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3245户,使用公厕7290户,合计20605户,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3.5%。下步结合迁村并点建设1500座,覆盖2000户左右,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可达91.6% ,确保完成总体目标任务。
(二)细化目标
按照各街道目前无害化卫生户厕率及建设需求,双龙街道办事处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数为720户,其中拆除重建398户,联建16座、覆盖72户,提升改造250户;松华街道办事处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数为2015户,其中拆除重建1175户,联建35座、覆盖210户,提升改造630户;滇源街道办事处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数为4212户,其中拆除重建2287户,联建67座、覆盖402户,提升改造1523户;阿子营街道办事处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数为2943户,其中拆除重建2040户,联建60座、覆盖356户,提升改造547户。
四、工作要求
(一)动态管理
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指导各街道按照《云南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2019年“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数量和改建标准的任务要求,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现状大排查,对一厕一档建立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动态管理,及时查找问题、更新建设状态。
(二)建设模式
各街道办事处要全面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户厕拆除重建、联建、提升改造原则以村委会为区域单元,按照昆明市政务局《关于执行〈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改委令第16号)的通知》、区政务局《关于转发执行〈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区域单元内建设改造费用超过400万元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不达400万元的由街道甄选具有相应资质、信誉良好、技术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村委会通过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村委会、改厕户、施工单位签订三方合同,报街道备案并组织实施。农户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统一打造一批示范村,探索可复制、宜推广的农村厕所建设管理模式,为我区全面提升、整体推进奠定基础。鼓励农户以投工投劳或自备砖、砂石、水泥建筑材料等形式参与建设。
由街道办事处按程序统一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建设质量、建设进度进行监管。
(三)建设改造标准
农户新建住房,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其余农户住房要按照《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因地制宜选择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标准和模式,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也能够接受的无害化卫生改厕技术和产品,结合水源区实际,我区原则上以“无害化卫生旱厕+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避免污染水源。水源条件好且建有完整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的村庄,按照《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规定的有关要求,建设或提升改造为“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等无害化卫生户厕,拆除重建或改造地下部分三格化粪池有效容积不低于1.5立方米,并配套安装或完善有蹲便器和水冲设备。化粪池所选位置应避免粪液直接排入水体。各村组应采取生态处理等方式对化粪池的出水进行自然消纳处理,引导农户对粪渣资源化利用,成肥还田,提倡将农村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四)制定工作方案
各街道要按照摸底调查情况,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水源条件、经济水平、建设管理能力、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立足实际,编制街道改厕工作方案。农村户厕改造要积极探索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群众能够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技术及产品,要充分利用闲置、废旧户厕及地下部分不达标的进行改造。农村户厕拆除重建和提升改造原则上采取部门指导、街道负责、社区(村)主导、小组配合、农户参与、以奖代补的建设模式开展建设和改造。
(五)实施步骤
各街道要明确责任人,将任务分解细化到各社区(村),确保按以下时限完成工作。
2020年3月底前启动农户申报、完成社区(村)审核;
4月15日前社区(村)完成改建名单公示、街道完成施工、监理单位比选、公示;
6月底前完成户厕改造任务;
8月底前组织验收完毕;
9月底前对验收合格的行程村和农户按程序划拨奖补资金。
(六)严格质量把关
为保证农村户厕改造进度和质量,把不渗不漏作为基本要求,避免二次污染,改造地下部分的原则上安装装配式三格化粪池成品;受地形限制无法安装装配式三格化粪池成品的,经街道审核同意采用其他方式的化粪池,但要确保不渗不漏。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施工技术指导,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执行改建厕所相关流程、提升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强对改建户厕的农户信息、施工过程、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等环节全程监督,推动厕所技术运用全面升级。
(七)协同推进厕所粪污治理
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积极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沼气发酵、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防止随意倾倒粪污,切实解决粪污排放及利用问题。
(八)完善建设管护运行机制
各街道要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建设项目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引导当地农民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要明确厕所管护标准,做到有制度管护,已改厕农户统一编码管理,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盘龙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办公室,成员如下:
组 长:张 波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冯云福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组 员:廖旭明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袁庆华 区财政局局长
邹银伟 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局长
毛 力 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金元青 区水务局局长
余 春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张 剑 双龙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槐府 松华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云宝 滇源街道办事处主任
葛文中 阿子营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世贵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盘龙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办公室设在盘龙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世贵同志兼任。由区卫生健康局自行设置技术指导组。
(二)落实责任主体
盘龙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办公室重点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及时收集汇总我区工作进展向上级汇报,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资金筹措和运行管护等农村改厕全过程管理,对改厕质量和成效负责;
区卫生健康局做好对已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的维护和问题整改,以及农村厕所健康教育、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
区财政局要统筹做好资金保障及资金规范使用指导;
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使用过程中减少污染进行技术指导;
区城市管理局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中违法违建的依法拆除;
区水务局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排污需连入污水处理设施的进行技术指导;
区自然资源局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的选址进行指导,杜绝占用基本农田情况;
各街道是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的实施、责任主体,要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人员,明确职责,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上下衔接、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制定本街道办事处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把任务分解到村到组,督促各村组建立好工作台账,聘请监理单位进行工作监督、验收监督、资金监督,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分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务局、区自然资源局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建立信息报送机制,每月20日前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街道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整理后,按要求向市级有关部门及区级主要领导报送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工作情况。
(三)多方筹措,保障资金
按照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筹集改厕资金。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厕所革命”的积极性,对纳入改造建设的农户,财政补助标准为:拆除重建户,经验收合格后,按照4000元/户的标准补助;对联建户厕,经验收合格后,按照20000元/座的标准补助;对提升改造户,经验收合格后,按照1500元/户的标准补助。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实行整村推进、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补助资金根据验收情况据实拨付。对前期已实施过的农村厕所及获得财政资金补助项目的农户(包含农危改、地质灾害点搬迁等),不得重复补助。区农业农村局结合任务数将上级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至街道作为启动经费,其余补助资金严格按照先建后补原则安排,对验收合格的以行政村为区域单元按程序核拨补助资金至街道办事处。
2020年计划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9890座(户),主要建设模式为砖砌厕屋+厕具(便器、冲厕器具)+装配式(砖砌)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其中拆除重建5900座,补助资金2360万元;联建178座(覆盖1040户),补助资金356万元;提升改造2950座,补助资金442.5万元。拆除重建及提升改造需补助资金3158.5万元,监理费94.8万元(按照3%计算),合计3253.3万元。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以奖代补资金中,统筹使用中央、省、市财政资金配套补助807.19万元,不足部分2446.11万元按程序申请区级财政予以保障。
(四)强化督促指导
农村“厕所革命”已纳入国家环保大督查范畴及省、市、区各级目督事项,今后将作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街道办事处要加快推进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要加强对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考核和验收。街道办事处要委托监理单位对户厕拆除重建及提升改造进行全过程监理,并指导各村健全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栏、办公场所、集中居住区等醒目位置公开农户改厕计划、奖补资金发放计划、发放对象、发放结果等信息,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业务培训,督促推进各阶段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农村厕所工作台账,做到一户(厕)一档,存档备查、动态管理。
(五)严格按程序验收
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验收办法(试行)》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为厕所改建完成数量、改建质量、台账管理三部分。由行政村初验后向街道提出验收申请,阶段汇总后由街道进行验收,街道、村(社区)、小组、监理单位共同参与验收,验收通过后向区农业农村局提出验收申请,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在各街道配合下组织开展抽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行政村和农户按程序划拨奖补资金。验收工作组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已改建完成的户厕现场核查,填写验收表,核查工作台账,根据户厕改建数量、质量和台账核查情况,对厕所改建工作作出综合评价。区农业农村局每月将验收结果汇总,报送至市农业农村局备案。
(六)注重宣传引导
鼓励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卫生村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等,多层次、多方位宣传农村卫生改厕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加强文明如厕、卫生防病等知识教育。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作用,广泛发动群众,激发农民群众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